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五常街道依托区位优势,通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结合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构建出“产、城、人”三位一体的发展的创新生态,为创业创新提供了从孵化到成长的全链条服务。五常街道正以“产城融合”开辟新赛道,为小微企业创新培植沃土,致力于打通小微企业发展的堵点和卡点,优化营商环境,畅通融资渠道。2024年,五常街道成功孵化国家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5家,以高分报表巩固其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核心引擎的地位。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五常街道以产城融合为抓手,为小微企业打造创新沃土的生动实践。
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五常街道通过整合了政策咨询、融资对接、人才引进和市场推广等功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注重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倾斜,助力小微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杭州沛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环保材料研发的企业,利用回收的秸秆、茶树枝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材料,成功开发出一款新型可降解材料,既满足国际 ISPM 15的出口标准的新材料模压托盘,又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有望成为该行业的领军企业。
创新生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五常街道注通过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为辖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与中国计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既提升辖区企业技术壁垒,又为企业提供国高、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等申报提供咨询辅导,实现高校科研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的对接,探索“街道-高校-企业”三方共赢的创新生态建设,为小微企业搭建起资源共享平台。杭州拜伦医疗通过“智慧园区”系统,高效整合上下游资源,优化供应链、技术合作和市场推广,形成“企业需求—高校研发—临床验证”闭环,研发效率和运营效率都得到较大幅度提升。街道通过“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打造,为辖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已培育出8家上市企业,5家杭州市独角兽企业,30家杭州市准独角兽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纾困解难:为小微企业减负赋能
五常街道通过规划建设多个产业社区,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优异的办公空间和配套设施。产业社区不仅租金优惠,还配备了共享会议室、实验室和展示空间,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产业空间供需精准匹配和招商服务效能双提升。街道还通过政策补贴和税收优惠,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受到市场追捧,企业也愿意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多创新型企业的集聚,不仅提升了街道的创新能力,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五常街道通过产城融合,为小微企业打造了一个精准服务、资源共享的发展环境,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创业门槛,也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未来,五常街道将继续深化产城融合,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成长的沃土,为杭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供稿:余杭区五常街道 王嘉珏,王燕敏,林学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