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河道我们做过清淤处理,沿岸两边进行生态修复,用了格宾石笼,溢流堰也留有长流水的溢流孔。现在这一段水都是清亮亮的,整个工程完工后,来年春天附近的田用水不成问题。”
12月20日,在息县杨店乡街区附近,息县南湾灌区事务中心主任王俊站在平整过的泥河边上,指着隔着一座简易桥的河流下游,“总共要进行河道开挖疏浚11公里,涉及到周边4个乡镇。”
截至目前,在长75.4公里的淮河干流和长39.1公里的淮河故道上,趁着冬季天气晴好和河流水流量相对较低的优势,大别山引淮灌溉项目田间工程、息县中型灌区技改项目、红石桥电灌站恢复重建工程都在火热开展中,泥河、清水河治理工程在今年4月陆续开工,目前工程进展较快。
息县有山不高,有坡不陡,平原区大平小不平,近200万亩的耕地总面积,农田灌溉有保证了,粮食丰收才更有底气。
近年来,息县水利局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农业灌溉项目,多方筹措资金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通过做好实际情况调研、项目谋划,全力推动项目实施,逐步改善区域内农业用水状况,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面积逐年扩大。
息县地处浉河下游,部分乡镇属于南湾灌区。此外,境内有任大寨、临河、单台三个中型灌区,主要通过电灌站提淮河水。还有一些通过水库、水闸、塘坝、泵站、机井等提水或自流引水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供水,初建在60年代。
针对农业灌溉发展存在的问题,息县水利局编制《息县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报告》,在全面摸清全县灌溉面积、类型和分布,测算全县灌溉水用系数,结合作物种类、水源分布、数量、提水或自流灌溉条件、农业发展和种植结构调整规划等,提出全县农业灌溉发展目标、途径和方法,完善全县节水工程技术措施和政策管理措施,为满足农业节水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规划指导。目前,规划正在稳步实施中。
“大别山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完工后,淮河径流水能更多地惠及息县,解决了‘留不住’的问题。”息县水利局副书记徐伟说,“有了水源,再续建配套田间工程,灌区覆盖面积就大了。按规划,到2030年,由‘2个大型灌区+1个中型灌区+N个小农水’即‘2+1+N’构成的农业灌溉格局形成,全县灌溉面积将达到178.99万亩。”
按照“挖掘地表水,稳定浅层水,控制深层水,鼓励再生水”的总体开发思路,未来以大别山引淮灌区、南湾灌区、大别山临淮灌区等大型灌区为依托,以红石桥、单台、临河、任大寨等中型灌区工程支撑,以16座小型水库、3座中型水闸等为支点,以塘、坝、泵站、机井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补充,形成以河、湖、塘、库、坝为一体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供稿单位:息县水利局 供稿人:买祥发 高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