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驱动教育

四川农业大学“青衿弘文”实践团队:文化传承之旅,青春力量绽放

时间:2025-02-19 09:51:29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在文化多元且绚丽多彩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智慧。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青衿弘文”实践团队,秉持着“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宗旨,于2025年寒假期间,开展了系列文化传承实践活动,深入探寻各地传统文化与红色记忆,为非遗保护与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探寻非遗文化,感悟传统魅力

  新疆曲子:悠扬旋律中的历史回响

  2025年2月11日,实践团队成员许雅馨前往新疆巴里坤县,探寻新疆曲子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曲子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由甘肃、陕西、山西等地移民带入的曲艺形式演变而来,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曲牌。在巴里坤县,团队成员参与了当地的表演活动,感受到新疆曲子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了解到其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年轻一代兴趣降低、传承人才青黄不接等。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已采取积极措施加以保护,团队成员也通过亲身体验和调研,增强了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图为博物馆新疆曲子表演照片。通讯员 许雅馨 供图

  宣纸制作:纸中之王的匠心传承

  2月5日,团队成员童思佳前往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榔桥镇的中国宣纸文化园,深入体验宣纸的制作过程。宣纸作为中国传统书画用纸,被誉为“纸中之王、千年寿纸”,其制作技艺复杂,工序多达上百道。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童思佳亲身体验了捞纸、晒纸、剪纸等关键环节,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匠心。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体验,将宣纸制作的故事和非遗文化传播给更多人。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制作宣纸。通讯员 童思佳 供图

  油纸伞:千年技艺的浪漫传承

  2月9日,团队成员刘振业来到四川省泸州市董允坝,探寻油纸伞的前世今生。油纸伞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承载着数千年的工艺文化传承。在“许家油纸伞”工作室,刘振业了解到油纸伞制作的九十八道工序,每一道都需要纯手工完成,凝聚了工匠们的心血与情感。如今,油纸伞已不仅仅是一件雨具,更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象征着浪漫与怀旧。在“毕六福博物馆”,一把把油纸伞静静悬垂,其上绘有牡丹、仙鹤、山水等图案,色彩鲜艳夺目,展现了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图为许家油纸伞。通讯员 刘振业供图

  瓦猫:非遗文创的创新之路

  2月12日,团队成员胡朝娇走进昆明市盘龙区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瓦猫博物馆,探访云南非遗文化瑰宝——瓦猫。瓦猫作为云南特有的建筑文化符号,曾是滇中民居屋脊上的“镇宅神兽”,其造型融合虎的威猛与猫的灵动,寄托着百姓驱邪纳福的美好祈愿。在博物馆非遗工坊,胡朝娇观摩了瓦猫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师傅的文创创作过程,了解到传统瓦猫与现代创意的结合,如融入扎染纹样、民族图腾等元素,开发出“瓦猫守护框”“瓦猫咖啡杯”等文创产品,让非遗文化在创新中焕发生机。

  图为瓦猫博物馆内瓦猫工艺品。通讯员 胡朝娇 供图

  蜀锦文化:织就千年的蜀地记忆

  2月8日,团队成员刘雅媚、张紫涵、吴玲玲深入成都文化遗址与特色场馆,探寻蜀地文化。在宝墩遗址,刘雅媚与张紫涵记录下古蜀文明起源的重要线索;吴玲玲则在青羊宫十二烈士陵园与游客交流,了解不同地域对成都历史文化的认知。下午,三位成员在蜀锦博物馆汇合,开启了一场绚丽的蜀锦文化之旅。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蜀锦蜀绣展品令人赞叹,尤其是双面绣作品,正反两面图案截然不同,却在同一块布上完美呈现,展现了精湛的技艺。团队成员通过采访、拍摄等方式收集一手资料,为后续文化传播工作奠定基础。

  图为博物馆绣娘现场织绣。通讯员 吴玲玲 供图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奋进之志

  云南陆军讲武堂: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

  2月12日,团队成员胡朝娇前往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参观学习。云南陆军讲武堂始建于1909年,被誉为“中国近代军事人才的摇篮”,曾培养出朱德、叶剑英等一大批杰出军事将领。胡朝娇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讲武堂历史沿革”“滇西抗战专题展”及“将帅风采”等主题展区,深入了解讲武堂在近代中国军事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云南人民在滇西抗战中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她表示,希望通过新媒体平台,将讲武堂的故事传播给更多人,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通讯员 胡朝娇供图

  红岩精神:用一座城的记忆,致敬一座城的精神

  2月12日,团队成员张庆宜奔赴重庆,开启红色之旅。上午,张庆宜来到沙坪坝区渣滓洞,参观了狭小的牢房、冰冷的审讯室,以及陈列着烈士遗物的展柜,深刻领悟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分量。下午,她前往渝中区红岩革命纪念馆,与馆内志愿者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持续弘扬红岩精神。当晚,张庆宜走进重庆1949大剧院,观看演出,沉浸式体悟1949年解放前夕渣滓洞革命者们的壮烈事迹,感受红岩精神的伟大。

  图为重庆1949大剧院演出。通讯员 张庆宜 供图

  李白故里:诗仙文化与励志精神的传承

  2月7日,团队成员李鑫宇前往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李白故里,探秘李白生活踪迹。在太白碑林,李鑫宇深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与诗歌创作,感受其文化成就。在陇西院,他被李白“铁杵磨成针”的励志故事深深打动,体会到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春节期间,青莲镇举办的新春嘉年华将西游神话主题活动与李白文化相结合,让游客在欢乐中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李鑫宇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实践,让更多人深入了解李白及其文化成就。

  图为李白故居新春嘉年华现场。 通讯员 李鑫宇 供图

  古建筑文化:岁月沉淀下的历史见证

  荆州古建筑:千年城墙与历史记忆

  1月21日,团队成员刘艺云深入湖北荆州,参观张居正故居、荆州古城、关帝庙,开展古建筑文化素材收集。在张居正故居,刘艺云观察建筑布局与装饰细节,了解其历史沿革;登上荆州古城墙,她详细记录城墙结构与周边建筑风貌,感受其历史厚重感;在关帝庙,她探寻其背后的三国文化与民间信仰。刘艺云表示,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宣传古建筑文化,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

  图为荆州古城墙。通讯员 刘艺云 供图

  西安古建筑:古都遗址的前世今生

  2月6日,团队成员安俊宇前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大慈恩寺等地,参观大雁塔、小雁塔、钟鼓楼等古建筑。大雁塔作为西安的文化地标,见证了千年岁月的变迁;小雁塔则因历史地震而“四分五裂”,却依然屹立于世,展现了古代建筑的智慧。钟鼓楼则见证了西安的沧桑变迁,其华丽的建筑和完整的中轴线景观,反映了祖先的审美与工艺技巧。安俊宇表示,此次实践让他对西安这座城市的古建筑有了新的认识,也感受到古人的高超技艺与长安城的静谧与繁荣。

  在此次系列实践活动中,“青衿弘文”实践团队成员们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采访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各地的非遗文化、红色记忆与古建筑文化。他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更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未来,团队将继续开展相关活动,鼓励更多成员深入各地,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追寻红色记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青春力量,让这些古老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文/来嘉璇 图/青衿弘文团队成员)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涉案600余万元!24人同日受审
涉案600余万元!24人同
2024年舜山国际文旅康养小镇发展大会盛大召开 共创文旅新未来!
2024年舜山国际文旅康
中禾宝桑推出NFC100% 石榴汁:上市即 “爆款”
中禾宝桑推出NFC100%
新成分、新融合、新发展 以济南高新区为核心,山东首个化妆品产业带后劲十足
新成分、新融合、新发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