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关怀医院近日成功举办了拱墅区“安宁·墅之愿”第二批志愿者的前两期培训。此次培训以线下学习为主,共47名志愿者参与培训。参与者包括来自医疗、护理、心理咨询、交通、保险、电商以及学生等多个领域的人员。培训内容涵盖了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的各个方面,重点讲解了安宁疗护的基础知识、安宁疗护志愿者的角色与服务以及中医安宁疗护等。






“安宁·墅之愿”队伍是由杭州市拱墅区卫生健康局、杭州市拱墅区红十字会与浙江老年关怀医院联合培育的安宁疗护志愿者队伍,持续面向社会广泛招募,分层分类分阶段培养,旨在打造贴合拱墅区安宁疗护服务实际需求的本土专业队伍。队伍分设6支特色小队,包括症状管理协助服务小队、舒适照护协助服务小队、心理支持服务小队、人文关怀服务小队、专题活动服务小队、个性愿望协助实现小队。每支小队由队长、副队长、队员三类角色组成。自组建以来,“安宁·墅之愿”志愿者队伍已经为辖区内多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累计输送安宁疗护有关的志愿服务300余人次,其中直接服务患者166人次。在安宁疗护服务中,志愿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疗愈支持浸润心田,星星点亮生命美好
住在浙江骨伤医院的林奶奶曾是一位物理教师,知识的海洋里,她曾是那自由游弋的鱼。然而岁月不饶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的灯塔逐渐暗淡,行动能力的限制让她感到自己像是一只被束缚的鸟,无法再自由飞翔。就在这时,志愿者们沐浴暖春风,吹拂过她的心田。一次次的心理支持服务中,他们耐心地安抚着她的情绪,用温柔的话语和关怀的行动,为她的心灵带去慰藉,与她分享叶嘉莹、杨绛的励志故事,化作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林奶奶逆境中前行道路。此外,学习手指操的简单动作让她促进血液循环,感受到了身体新的活力。在志愿者的鼓励下,林奶奶逐渐找回了自我价值感,她学会了乐知天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美好。

(在院内的服务照片)
聚焦志愿服务场景,个性照护重获新生
浙江老年关怀医院里,张阿姨因胰腺癌全身疼痛导致无法下床,社交活动受限。每当“安宁·墅之愿”志愿者看望她时,她便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糟糕的心情。为了帮助张阿姨重建社交联系,志愿者们策划组织了专题手工活动,并邀请其他患者共同参加。通过这些温馨的互动交流,张阿姨结交了新朋友,病房气氛变得活跃。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她的生活质量,还帮助她重建了社交网络,让她在疾病的阴影中找到了光明。张阿姨的心情逐渐好转,病房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院内的服务照片)
家庭支持情感表达,完美诠释四道人生
初见于奶奶,她面容苍白,精神萎靡,全身呈现出凹陷性水肿,腹部高高隆起。小小的身躯蜷缩在床上,眼神透露出淡漠与无助。交谈得知,早年丧夫的她孤身一人将四个子女抚养成人。然而,小女儿的婚姻选择却让她心生隔阂,多年未曾相见。为化解心结,在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助下,志愿者精心策划了一场家庭聚餐。在充满意义的日子里,小女儿跪在床前,向母亲倾吐着真挚情感,表达着深深的感激和歉意:“妈妈,女儿不孝,让您为我操心了一辈子。”“妈妈,亲爱的妈妈,如果有下辈子,您一定再做我的好妈妈。”家人团聚,不仅共享天伦之乐,更勇敢地表达了感激、关爱与宽容。小女儿在母亲弥留之际的真情告白,完美地诠释了安宁疗护的“四道人生”:道爱、道谢、道歉、道别。这场聚餐,让爱与温暖在她及家人心中流淌,情感联结得以升华,赋予“四道人生”更深刻的生命意义。

(在院内的服务照片)
“安宁·墅之愿”志愿者通过协助医护人员开展专业心理辅导、个性关怀等多元化服务,帮助患者和家属度过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为他们提供无限希冀。杭州市拱墅区从2023年开始,累计招募培育安宁疗护专项志愿者81名,通过服务体系搭建和志愿服务统筹安排,让患者及其家属获得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优质安宁疗护服务。展望未来,“安宁·墅之愿”队伍将持续提升服务专业、队伍数量,拓展安宁疗护志愿服务内涵,惠及更多有需要的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在此,我们向全社会发出邀请,诚挚欢迎有意愿、有情怀、有创想的爱心人士加入拱墅区“安宁·墅之愿”志愿者队伍,为那些需要关怀的人们送去希望与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