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一大早,在单位汇合后,太康县委网信办主任马静、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寇永立和20多名志愿者带着蒸馍器具、洗衣机和米面油、面包等生活物资,驾驶车辆,就往该县老冢镇谢堂村幸福院赶。

走进谢堂幸福院,不等闲聊几句,马静、寇永立和同事们便一道忙碌起来,有的钻进厨房为老人包饺子,有的为老人剪指甲,有的表演戏曲,还有的在排查线路,更换损坏的插座、灯泡,10多名志愿者在为老人铺床叠被、打扫院子卫生。
“你们隔三岔五都来幸福院给我们检修线路、打扫卫生,真不知道该向你们说啥好了!”谢堂幸福院负责人魏秀芝拉着寇永立和马静的手再三感谢说。
这样的贴心服务,太康县委网信办和县水利局的志愿者已经做了多年,这样的温暖叮嘱,魏秀芝和老伴谢勇也唠叨了多次。他们经常深入敬老院看望老人,帮着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打扫卫生、更换灯具,对志愿者来说都是小事,可在老人眼里,样样都是大事。
本是守护网络安全和一方清水的队伍,为何会开展志愿服务?
近年来,太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从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出发,倡导各单位在内部成立志愿服务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最后一米”问题。成立至今,各单位志愿者都践行着“一年365天天天都是雷锋服务日,一天24小时时时都在服务中”的庄严承诺。
作为太康县委网信办和县水利局,这一干,就是6年。

截至2025年2月底,太康县委网信办和县水利局志愿服务队,共深入敬老院、村(社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0多场次,服务群众15000多人次,服务时长近2万小时。县委网信办连续多年被河南省委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中午时分,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又到了志愿者离开的时间,老人们拉着志愿者的手依依不舍,再三挽留志愿者在幸福院吃完饭再走。听着老人们恳切的话语,志愿者脸上挂满自豪。“我们会竭力为老人搞好服务,让雷锋精神在网信和水利岗位上闪光。”水利局志愿者袁艳说。
同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在50公里外的太康县朱口镇敬老院举行。
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增强敬老爱老意识,当日上午,太康县政协联合县委统战部,组织该县银城十方公益救援队、太康县眼科医院等来到朱口镇敬老院开展“学雷锋 做志愿者”文明实践活动,并为老人们送去牛奶、火腿肠、矿泉水等慰问品。

活动中,志愿者林浩和“小二郎”王楠等人为老人表演了《穆桂英挂帅》《王金豆借粮》等戏曲,老人们吃着面包、糖果,听着戏曲,脸上满是笑容。“党的政策好!现在幸福生活比蜜甜!”一名老人动情地说。
此外,太康县政协副主席刘玲、县政协办公室主任刘高远和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石邦宪、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黄光远等人,也来到现场与老人唠家常,为老人剪指甲,整个敬老院充满欢声笑语。
“我们开展此次慰问活动,就是让大家延续雷锋精神,使老人们深切感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的温暖与关怀。”刘玲表示,下一步,太康县政协将持续组织政协志愿者参与更多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温暖底色,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政协力量。(供稿人:太康网信办 程果 王慧星 李晓磊 陈笑笑) |